kok体育官方下载
  • 首页
  • kok体育官方下载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kok体育官方下载 > 新闻动态 > (两材料)《吕氏春秋·举难·以全举人固难》、《人物志·材能·或曰:“人材有能大而不能小》阅读训练
    (两材料)《吕氏春秋·举难·以全举人固难》、《人物志·材能·或曰:“人材有能大而不能小》阅读训练
    发布日期:2025-03-07 18:17    点击次数:185

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10~14题

    材料一:

    以全举人固难,物之情也。人伤尧以不慈之名,舜以卑父之号,禹以贪位之意。由此观之,物岂可全哉?故君子责人则以人,自责则以义。责人以人则易足,易足则得人。不肖者则不然。责人则以义,自责则以人。责人以义则难瞻,难瞻则失亲。尺之木必有节目,寸之玉必有瑕瓋。先王知物之不可全也,故择物而贵取一也。宁戚欲干齐桓公,穷困无以自进,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。桓公郊迎客,夜开门,辟任车,爝火甚盛,从者甚众。宁戚饭牛居车下,望桓公而悲,击牛角疾歌。桓公闻之,曰:“异哉!之歌者非常人也!”命后车载之。桓公赐之衣冠,将见之。宁戚见,说桓公以治境内。明日复见,说桓公以为天下。桓公大说,将任之。群臣争之日:“客,卫人也。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而固贤者也用之未晚也。”桓公曰:“不然。问之,患其有小恶。以人之小恶,亡人之大美,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已。”人固难全,权而用其长者,当举也。

    (节选自《吕氏春秋·举难》)

    材料二:

    或曰:“人材有能大而不能小,犹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鸡。”愚以为此非名也。岂有能大而不能小乎?凡所谓能大而不能小,其语出于性有宽急。性有宽急,故宜有大小。宽弘之人,宜为郡国,使下得施其功,而总成其事。急小之人,宜理百里,使事办于己。然则郡之与县,异体之大小者也。以实理宽急论辩之,则当言大小异宜,不当言能大不能小也。若夫鸡之与牛,亦异体之小大也,故鼎亦宜有大小。若以烹犊,则岂不能烹鸡乎?故能治大郡,则亦能治小郡矣。推此论之,人材各有所宜,非独大小之谓也。

    (节选自《人物志·材能》)

    10.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,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,每涂对一处给1分,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。(3分)

    卫之去A齐B不远C君D不若使人问E之F而固贤者G也H用之未晚也。

    11.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
    A.全,指完美、十全十美,与成语“求全责备”中的“全”词义相同

    B.任车,文中指装载货物的车,与下文宁戚乘坐的“后车”意思不同

    C.权,衡量、比较,与《过秦论》中“比权量力”的“权”词义相同

    D.治,指治理,与道家的核心思想“无为而治”中的“治”词义相同.

    12.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
    A.一尺长的树木必定会有节结,一寸大的玉石必定会有瑕疵,即使古代圣贤——尧、舜、禹等,也有受人诋毁之处。

    B.君子得到人民拥护,不贤的人失去亲情,其根本在于要求不同,君子用义的标准要求自己,用一般标准要求别人。

    C.齐桓公没有接纳群臣的建议,不调查宁戚品行就准备对他加以重用,是因为担心会查出宁戚的小恶从而失去人才。

    D.材料二将性情宽宏的人与急狭的人进行对比,认为前者意义价值更大,因为性情宽宏的人能统筹大事,治理郡国。

    13.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8分)3

    (1)宁戚饭牛居车下,望桓公而悲,击牛角疾歌

    (2)若以烹犊,则岂不能烹鸡乎?

    14.学校将举行模拟招聘会,请从招聘者或应聘者中任选一个角度,谈谈材料对你的启发。(3分)

    10.参考答案:C F H

    解析: 考生可通过文句大意、常用实词(“去”)、常见虚词(“之”)、语气助词(“也”)及基本句式(判断句)等进行推断。 

    原句:卫之去齐不远,君不若使人问之。而固贤者也,用之未晚也。 

    文句大意是:卫国离齐国不远,您不如派人去询问一下。如果确实是贤德的人,再任用他也不晚。 

    文句开始部分“卫之去齐不远”中的“去”是“距离、相距”的意思,与《蜀道难》“连峰去天不盈尺”中的“去”意思相同;“之”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句子的独立性,使“卫之去齐”成为句子成分,故A、B不可断,C当断;“君不若使人问之”,“君”作主语,后一个“之”表示第三人称代词,作“问”的宾语,整个句子语意连贯,故D、E不可断,F当断;“固贤者也”,表判断,故G不可断;“也”在此处是表判断的句末语气助词,故H当断。 

    11.参考答案C

    解析: A 项要求联系上下文,理解“全”的词义和成语“求全责备”。根据上下文“以全举人固难”和“先王知物之不可全也”,可推测“全”在文中指完美、十全十美。“求全责备”意为要求完美无缺,“全”指完美,两者词义相同。因此A项正确。 

    B项,要求联系上下文,推断“任车”和“后车”的含义。任车,根据原文“(宁戚)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”,可推断宁戚是替“商旅”驾车,“商旅”之车一般为“装载货物的车”,代入原文语意贯通;“后车”,指“副车,侍从所乘的车”,根据上文“从者甚众”及齐桓公的身份也可推断“后车”与“任车”不同。因此B项正确。 

    C项,联系上下文,“人固难全,权而用其长者”,在文中指衡量、比较,是动词;但《过秦论》中“比权量力”的“权”为名词,指权势,“比”和“量”才表示“比较、衡量”。

    故C项为答案项。(链接教材: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《过秦论》。) D项,“治”,联系文本“则亦能治小郡矣”是“治理”的意思。“无为而治”出自《道德经》第二十九章,是道家的治国理念。思想核心是“道”,“道”是无为的,但是有规律,以规律约束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,万事万物均遵循规律。引申到治国,“无为而治”即是以道(规律)治国,约束臣民的行为,通过遵守事务运行的客观规律,达到治国目的。因此D项正确。(链接教材: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。) 

    12.参考答案:D解析:D项,考查考生文本细读和文言理解的能力。“认为前者意义价值更大”有误。根据原文“若夫鸡之与牛,亦异体之小大也,故鼎亦宜有大小。”“推此论之,人材各有所宜,非独大小之谓也”等表述,可知材料二认为人才各有其适宜担当的职位,而非单方面认为性情宽宏的人意义价值更大。因此,D项是答案项。 

    13.参考答案: (1)宁戚在车下喂牛,看见桓公,心里很悲伤,就敲着牛角大声唱起歌来。 

    (评分参考:大意 2 分;“饭”,名词活用为动词,喂;“疾”,高声地、大声地,每译对一处给 1 分。)(2)如果能用(鼎)来煮牛,那么难道不能(用鼎来)煮鸡吗? 

    (评分参考:译出大意给2分,“犊”“岂……乎”两处,每译对一处给1分。) 

    14.参考答案 

    招聘者的角度答案示例: 

    ①不求完美,取人所长,不以小恶而弃人之大美。 ②因材用之,各任其能,把人才放在最适合的位置。 

    应聘者的角度答案示例: 

    ①严于律己,宽以待人,善于合作。 ②认识自我,找准定位,发挥所长。 

    (评分参考:每答出一点给2分,答出2点共3分。意思答对即可。如有其他答案,只要言之成理,可酌情给分。)本题是开放性题目,上述答案只是给出的示例,若考生有其他答案,只要结合材料,言之成理,也可酌情给分。 

    【参考译文】 

    材料一: 用十全十美的标准举荐人必然很难,这是事物的实情。有人用不爱儿子的名声诋毁尧,用不孝顺父亲的名声诋毁舜,用内心贪图帝位来诋毁禹。由此看来,事物怎么能十全十美呢?所以,君子要求别人按照一般的标准,要求自己按照义的标准。按照一般的标准要求别人就容易得到满足,容易得到满足就能受到人民拥护。不贤德的人就不是这样了。他们要求别人按照义的标准,要求自己按照一般的标准。按照义的标准要求别人就难以满足,难以满足就连最亲近的人也会失去。一尺长的树木必定有节结,一寸大的玉石必定有瑕疵。先王知道事物不可能十全十美,所以对事物的选择只看重其长处。宁戚想向齐桓公谋求官职,但处境穷困,没有办法使自己得到举荐,于是就给商人赶着装载货物的车子到了齐国。桓公到郊外迎客,夜里打开城门,让装载货物的车子躲开,火把很明亮,跟随的人很多。宁戚在车下喂牛,望见桓公,心里很悲伤,就敲着牛角大声唱起歌来。桓公听到歌声,说:“真是与众不同啊!这个唱歌的不是一般人!”就命令副车载着他。桓公赐给他衣服帽子,准备召见他。宁戚见到桓公,用如何治理国家的话劝说桓公。第二天又谒见桓公,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话劝说桓公。桓公非常高兴,准备任用他。臣子们劝谏说:“这个客人是卫国人。卫国离齐国不远,您不如派人去询问一下。如果确实是贤德的人,再任用他也不晚。”桓公说:“不是这样。去询问,担心他有小毛病。因为人家的小毛病,丢掉人家的大优点,这是君主失掉天下杰出人才的原因。”人本来就难以十全十美,衡量以后用其所长,这是举荐人才的恰当做法。 

    材料二: 有人说:“人才能任高级职务不能任低级职务,就像煮牛的鼎不能用来烹鸡一样。”我认为这个形容是不对的。怎么能说担任高级职务的人不能担任低级职务呢?凡是人们所说的能担任高级职务不能担任低级职务,是从性情有宽缓有急狭的意义上说的。性情有宽缓有急狭,所以其任职应该有高有低。宽缓的人,适合于治理郡国,这样的人能够使用下属让他们发挥才干,而自己总揽全局完成郡国长官的职责。性情急躁气度狭小的人,适合于治理一个县,使各种事物都由自己亲自完成。然而一个郡和一个县,只是区域的大小不同而已。从实际治理与性情宽急关系的角度去论说,则应当说适宜治理地方大小的差别,不应当说能治理大地方不能治理小地方。至于鸡和牛的关系,也是物体大小的区别,所以鼎也应该有大有小。如果能用(鼎)来煮牛,那么难道不能(用鼎来)煮鸡吗?所以能够治理大郡的人,也能够治理小郡。因此也可以推而论之,人才各有其适宜担当的职位,不能只用大小高低去概括。

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  Powered by kok体育官方下载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